爱情美满,不如猫狗双全?

萌宠经济的黄金时代。

文 | 来咖智库

据说,目前一句话概括最让年轻人向往的理想生活:年纪轻轻,猫狗双全。

当下“撸猫”、“吸狗”正成为新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心甘情愿为“主子”买单。萌宠背后,已经形成了涵盖食品、交易、用品、服务的从出生到死亡的完整产业链,使得宠物经济市场迸发出巨大的潜力。

萌宠主子到底有什么魔力,越来越多铲屎官愿意为“毛孩子”的高消费买单,让不愿生娃甚至不愿结婚的年轻人,走上了“猫狗双全”的道路?

结合当下一二线城市年轻人的生活状态,我们认为主要是以下几点原因:

  • 在心理需求层面上,人口老龄化,单身青年,丁克家庭,少子女家庭都在快速推动着宠物经济的蓬勃发展。
  • 在消费层面来看,年轻人更愿意为情绪买单,换言之,跟自己的长辈们相比,她们非常在意自己的宠物的生活质量,并愿意为宠物消费。
  • 在社交层面上,猫咪标签大多以“可爱”、“萌”为主,在社交媒体的UGC传播下,“猫片”横行,表情包层出不穷。除此之外,疫情期间云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正在通过“云吸宠”,即隔着屏幕撸猫撸狗来缓解压力,打发时间。
  • 在资本层面来看,巨大的市场空间自然令众多资本家趋之若鹜,宠物经济火爆吸引了资本的加速投入。


不想结婚但想有猫有狗的年轻一代

近期,在知乎上,有人提问:“为什么现在社会呈现一种倾向: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愿意结婚了?”短时间内,回答高达2.4余万。

其中知乎用户@“围城上的董先生”给出了非常生动又现实的答案:“因为,男人怕一辈子还不完的债。而女人怕冒一辈子没有保单的险”。

在2018年之后,随着 90后单身青年数量的暴增,这群人成为了宠物经济的主要消费群体,消费群体不断年轻化正在推动着宠物行业走向下一个繁荣的新时代。

据民政部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单身成年人口已经超过2亿,独居成年人口超过7700万,预计2021年,独居成年人口将超过9200万,孤独与焦虑成为并肩而行的两大困境。

确实,对于年轻人而言,以房子为代表的高昂结婚成本足以让人望而却步,房价与家庭平均收入的合理比例为4-6倍,但在许多一线城市,这个数字已经超20倍,光靠个人薪资买房几乎是天方夜谭,为了一套房可能需要花上几代攒下的积蓄。而这,还仅是婚姻这座围城里的一块敲门砖而已。

随之而来的婚姻情感维系、婆媳关系处理、下一代抚育培养方案等一系列现实问题接踵而来,足够让本与就业内卷化艰难抗争的年轻一代近乎绝望。于是便有戏言,对于年轻人而言,迅速降低生活质量的三种途径:生病、创业、结婚。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10年至2019年期间,年结婚登记数量由1241万对逐渐下降至947万对,相应离婚率却呈现逐年稳步上升的趋势,从268万对上升至415万对。与对结婚丧失兴趣大相径庭的,是年轻人对于以猫狗为代表的宠物的狂热。

另外,我国从2000开始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宠物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与人口老龄化也密切相关,当子女无法陪伴在身边的时候,宠物往往是最好的替代。

超过50%的宠物主将宠物视为自己的孩子、亲人、朋友;其中已婚人士更愿意把宠物当作自己的孩子;单身人士把宠物当作亲人来缓解孤独。可见,空巢老人、空巢青年等社会结构的改变,以及家庭养宠观念的进步,都令宠物的情感价值得到提升,成为驱动宠物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萌宠经济的黄金时代

2010年以后中国宠物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宠物数量的增长叠加消费升级带动市场规模快速攀升。中国宠物(犬猫)消费的市场规模从2010年的140亿增长到了2019年的2024亿,CAGR为34.55%,属于快速发展行业。

宠物经济的快速发展,有以下几大原因:

  • 1、宠物消费能力随GDP与收入上升。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上升,这有力促进了消费结构向更多元化发展。宠物消费作为消费升级浪潮下的重要分支之一,产业已进入发展快车道。
  • 2、单身经济下养宠需求提升。网络带来高度便利的同时,也让人们的孤独感日渐增加,养宠缓解孤独感、满足陪伴需求成为很多单身群体开始养宠的最主要原因。虽然“结不起婚”,甚至部分群体对于恋爱都没有明显热情,但是工作一天回到家中能够有萌宠的陪伴,也能给很多人以心灵上的慰藉。
  • 3、养宠主要群体年轻化、一线城市化。宠物行业白皮书对于城镇养宠人口的年龄和性别等因素分布的统计结果显示,女性和九零后成为主要养宠群体。其中2019年宠物主人中有45.5%为90后,在消费观念上与中年人相比更为开放。从地域分布看,一线城市占比高达38.8%,宠物用品消费水平普遍较高。

在消费层面来看,年轻人更愿意为情绪买单,换言之,跟自己的长辈们相比,她们非常在意自己的宠物的生活质量,并愿意为宠物消费。

数据统计显示,有55%的90后会为猫而消费,生活占比中逐渐向宠物倾斜。在分布上,一线城市的宠物经济更为发达,“北漂”、“深漂”“沪漂”们一方面经济水平更高,更有条件支撑宠物消费。

而随着年轻一代群体成为消费主力,宠物经济也逐渐从简单的产品消费,到多元消费细分的新消费主义的演进。

宠物粮食、玩具用品、医疗服务是养宠人群的基础消费,如今围绕宠物经济延伸出诸多行业服务消费,已经涵盖线下到线上。譬如宠物正紧随人类脚步,踏上智能化风口。其实在2019年,中国就已经有40.3%的消费者购买过宠物智能设备,其次是智能摄像头和智能喂食器等日常照护类用品。今年宠物智能商品更是迎来暴涨。

天猫数据显示,2020年双11期间,宠物智能商品的增速超过500%,超过半数的消费者为90后。更进一步,如何更细致入微地满足宠物的日常需求,成为宠物市场新的消费重点。除了玩具,电热毯,衣服装饰等外在需求,注重内在的个性化服务同样火热,比如怎样让宠物体面地离开这个世界,成为一些宠物主会去顾虑的问题。

另外,从消费支出端看,宠物消费金额持续上升,热度不减。从2017年至2019年,人均单只宠物消费金额从4348元上升至5561元。宠物消费占居民消费的比例从2010年的0.1%上升至2018年的0.42%。

消费的内容涉及食品(包含主粮与零食)、药品、用品、美容、诊疗以及寄存等。线上销售宠物用品为中国的宠物主搭建了便捷的消费渠道,线上消费渗透率非常高。可以预计到,今后线上宠物用品销售将成为各大商家销售渠道的必争之地。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预测,到2023年中国宠物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723亿元,未来几年增速有望维持在20%以上。


“云”养宠,也是基于社交需求

根据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19年中国城镇犬猫数量达到了9915万只,比2018年增长8.37%;其中狗5503万字,猫4412万只,其相应的服务市场也较为完善。

同时,“云养宠”模式也在各个平台兴起,即一些养宠用户通过拍摄视频或直播的方式,分享自家宠物日常,从而让观看者获得养宠乐趣的新方式,同时养宠用户通过播放流量和品牌广告获得收益,维持运营。以B站为例,up主“花花与三猫CATLIVE”坐拥300多万粉丝,并成为2019年度“百大UP主”。

在社交层面上,猫咪标签大多以“可爱”、“萌”为主,在社交媒体的UGC传播下,“猫片”横行,表情包层出不穷。除此之外,疫情期间云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正在通过“云吸宠”,即隔着屏幕撸猫撸狗来缓解压力,打发时间。“云吸宠物”模式更加成熟,也从以往看图说话、视频逗趣的形态升级为24小时超长直播、隔屏互动,充分体验“云养宠物”。2020年2月份,淘宝宠物直播场次同比增长375%,每天观看人数超100万。

另据快手的相关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5月,快手每5. 4秒就有一场宠物直播,宠物观众超1亿人。宠物们的带货能力也不容小觑,在去年的“6·18”促销期间,有抖音宠物主播曾与宠物垂直电商合作,直播带货金额达208万元。

而持续的疫情则放大了“云吸宠物”的经济效益,成为流量第一入口;后疫情时代,“云经济”将以更具爆发力的形态发展。“云吸猫”逐渐从养宠人群向全群体覆盖,趋向于文化认同,上升到了年轻社交层面。


资本关注的赛道

宠物业的投融资端也十分活跃。根据《波奇俱乐部》的公开信息统计,即使在经济环境不明朗的2019年,中国宠物行业融资案例也有26件,较上年度大幅增加,其中,公开明确数据的融资总额超过22.37亿元。从领域分布来看,食品生产与零售板块最受资本追捧,分别达8.1亿元和8.56亿元。随着宠物数量的增加以及养宠行为的科学化,行业规模还有望进一步细分与扩大。

在资本层面来看,巨大的市场空间自然令众多资本家趋之若鹜,宠物经济火爆吸引了资本的加速投入。进入2020年,包括泓宇医疗、豆柴宠物、知宠百科等在内的十余家宠物医疗、食品、服务企业,均成功拿到战略投资,每笔融资几乎超千万元。

从资本角度看,近几年在宠物经济的细分行业中,食品和医疗一直是热点“刚需”赛道。国内也从中衍生出了一批规模企业,A股上市的两家主营国产宠物食品有中宠股份、佩蒂股份,以及完成数亿美元战略融资的宠物医疗集团新瑞鹏等。

与此同时,在众多新老玩家的共同角逐之下,阿里、美团和京东三大电商平台也加强了在宠物经济市场份额的抢占。饿了么覆盖宠物商品、淘宝上线宠物卡、美团开发在线宠物医疗、以及京东签约宠物TOP品牌等。

不过,从目前各品类的市场占有率来看,各互联网平台与宠物经济的融合仍旧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虽然宠物外卖、宠物电商、宠物直播打通全渠道运营,看起来玩法很多,但在宠物主粮、宠物用品或是其他品类,国外品牌仍旧占据了较多位置。

可以预见,2021年宠物行业无疑会更火热。国内玩家在这个激烈的赛道中突围,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本文首发公号来咖智库,新经济沸点经授权转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新经济沸点立场。新经济沸点优质内容同步到虎嗅、钛媒体、36KR、21财经、亿邦动力、创业邦、和讯网、新浪看点、微博、搜狐、网易、一点资讯、百度百家、今日头条等平台。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