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G,网红按摩仪活成笑话

流水的代言人,不变的是高企的销售费用率。

  • 来源:盐财经

作为在写字楼里办公的“低头族”,“95后”女生李欣热衷于按摩。从办公楼附近的盲人按摩和中医馆,再到家里沙发上摆放的各种按摩仪,可以说市面上有的按摩方式,她都体验了个遍。

在按摩仪热度大火的前两年,李欣最期待下班后回家靠在沙发上边用按摩仪边追剧,但现在她更喜欢疲惫时去线下按摩店做一小时“马杀鸡”。

她向盐财经记者抱怨道:“按摩仪用20分钟就得充电,只有一点点电流的触电感,买一台机子都够我去店里做10次了。”

摆在李欣家里“吃灰”的按摩仪售价并不便宜。以其购买的SKG按摩仪为例,当时售价超过1000多元。

被李欣“抛弃”的SKG,其资本市场的表现呢?

2023年8月2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告显示,SKG母公司——未来穿戴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未来穿戴”)创业板上市申请终止。

在终止上市的前一个月,深交所对未来穿戴发出第二轮问询函,对公司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募投项目、销售返利等方面进行了问询。

相较于2020年请王一博做代言的高光时刻,2022年其明星产品颈椎按摩仪的营收与巅峰时相比已跌去一半。

除了营收缩水、净利下滑等问题之外,SKG还陷入巨额分红、董事薪酬过高和未给部分员工缴纳社保等风险。

王一博、古力娜扎也带不动的SKG,前路究竟怎么办?

“智商税”?

对于职场打工人来说,按摩仪或许是最适配的礼物。内卷的工作、久坐导致僵硬的肩颈,按摩仪精准戳中“社畜”们对健康的焦虑心理。

按摩仪是“种草”还是“割韭菜”?在社交舆论场上,两方观点此消彼长。

一位从业人员向盐财经表示,市场售价1000多元的SKG按摩仪,他们不到三折或四折就可以拿下。

二手交易平台上,也许可以窥得其真实的市场售价。全新未拆封的SKG按摩仪,往往折价销售,这些来源有些是“朋友相送”,有些是“年会礼物”。

年轻人对亚健康的焦虑,助长了按摩仪的消费市场。

后浪研究所发布的《2022年轻人恐病报告》显示,有90.58%的年轻人认为自己的身体不健康,49.8%的年轻人购买养生食品,30.27%的年轻人购买按摩仪。

一边拼命熬夜,一边朋克养生。

但按摩仪是否可以达到其宣传的功效?或许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在SKG的淘宝官方旗舰店中,一款产品的宣传页面里,出现“专业拨筋按摩手法”“像按摩师揉捏般享受”的宣传语,并以其拥有“150+”的科研专家为噱头。除此之外,还特别列出四位骨伤科康复专家、疼痛康复研发专家为其做背书。

消费者对穿白大褂的医生天然拥有信任感,正如李欣所述,在她数十年的“按摩史”中,慢慢倾向于找有行医资格的推拿师或康复治疗师做按摩,“毕竟医生会比美容院的按摩师更专业,也让人更放心一些”。

很难说SKG的广告是不是在“打擦边球”。

但作为一家小家电起家的公司,未来穿戴并不具备医疗器械生产的资格。

“从客观事实而言,按摩仪只能算是小家电,如果没有通过医疗器械的相关认证,甚至不能宣称有什么医疗功效。”一位不愿具名的康复治疗专家向盐财经解释,目前市面上的筋膜枪、按摩仪等产品,主要分为两个理论体系。

第一种,筋膜理论体系。

它通过仪器浅表的震动原理,对本体感受器的疼痛起到一个延迟酸痛的效果,但这种理论体系,尚未在主流的医学研究中达成共识。

上述专家表示,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筋膜枪等工具对于缓解肌肉疼痛的效果不大,甚至会对受损部位造成不可逆损伤。对于专业的医务工作者来说,使用筋膜工具则可以提高效率,但也有很多其他可替代的仪器。

第二种,经皮神经电刺激理论。

它是指TENS装置或神经刺激器,通过改变神经元发送信号的方式,阻止疼痛信号传达到大脑,从而缓解神经、肌肉或关节的疼痛感。

在淘宝,一台有医疗器械认证的TENS按摩仪售价可低至100元,而走品牌营销路线的SKG,售价最便宜的颈椎按摩仪也得399元。

在这位康复治疗专家看来,如果把电流比作一个处方的话,没有医疗器械认证的按摩仪,其电流是没有控制或不稳定的。“可以理解为它的处方是不稳定的,没有经过推敲与测试。”

在SKG的招股书中,特意提及广告及宣传不当时的法律风险。

“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营销策略的更新变化及品牌宣传方式的不断增多,可能存在因宣传用词不当、表述不准确或过度宣传,导致违反相应法律法规受到处罚的风险。”

花重金投放

SKG能在几年内迅速崛起,离不开公司在背后重金砸营销。

杨洋、王一博、古力娜扎都做过SKG的品牌代言人,甚至SKG还一度出过王一博定制语音的产品。出演过《苍兰诀》的张凌赫,成为接棒王一博的新一任品牌代言人。

这不难看出SKG目标用户的变化。

一位品牌公关曾向盐财经记者表示,由于王一博代言的产品太多,粉丝买不过来,其代言产品的“吸金能力”,亦下滑不少。

流水的代言人,不变的是高企的销售费用率。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2年SKG的销售费用分别为1.02亿元、2.10亿元、2.15亿元和1.65亿元,占营收比从2019年的12.93%,飙升至2022年的18.24%。

近几年,SKG陆续赞助了《这就是街舞》《乘风破浪的姐姐》《妻子的浪漫旅行4》《中国新说唱》等大热综艺,并对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加大广告投放。这意味着,SKG的营收有相当一部分,落入明星、网红的口袋里。

以代言人王一博为例,其2021年和2022年的代言费用分别为1237.18万元和2201.57万元——几乎是当年归母净利润10%的占比。

与高企的销售费用相比,过去几年,SKG的毛利率呈下滑趋势。

2020年至2022年,毛利率从62.15%降至55.4%。受此影响,公司主营业务的毛利率也逐年走低,不到三年,主营业务毛利率就从58.31%降至51.70%。

这与未来穿戴的经销模式有关。招股书显示,未来穿戴的经销占比约为95%,且经销毛利率超50%,远远超过同行。

与直销模式相比,留给经销商的利润空间,让SKG的毛利率呈下滑趋势。并且公司透露,2022年新推出的智能手表产品虽然卖的不错,但毛利率低。原本高毛利的颈椎按摩仪由于优惠幅度提升,也影响了毛利率下降。

毛利率降低不说,王牌产品也不好卖了。

SKG的主营产品颈椎按摩仪,从2020年巅峰时的一年卖出8.55亿元,到2022年卖出4.54亿元,几乎腰斩一半。眼部与腰部按摩仪虽呈上升趋势,但占比也就三成左右,短时间内并不能成为其主力产品。

营收、毛利双下滑,这也引起深交所的关注,对其是否具有“持续盈利可能性”,发出质疑。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其此次登录二级市场失败。

创始人分红套现?不给员工交社保?

虽然IPO之旅折戟,但创始人刘杰、徐思英夫妇的钱赚得如何?

两人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共持有公司93.07%的股份。而在2020至2022年间,SKG累计分红3.65亿元,占同期净利润3.9亿元的93.6%。

相关数据显示,创始人刘杰、徐思英直接获得分红7808万元,通过未来集团间接获得2.65亿元,总计通过分红获利3.4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和2021年的分红金额,甚至超过了净利润,分别占当期净利润的108%和121%。

赚的还不够给股东分红。还未上市,创始人夫妇就已“掏空”公司的腰包。

除了分红之外,刘杰作为董事长、总经理与核心技术人员,2022年的年薪,为486万元;而在2021年,其年薪更是达到令人咋舌的680万元。

尽管业绩下滑,未来穿戴的高管们,年薪可没少拿。招股书显示,不含独立董事,2022年未来穿戴的高管们薪酬总额达到1406万元,人均薪酬351万元,薪酬总额占当期1.15亿元归母净利润超12%。

未来穿戴还特意备注:上述薪酬总额不包括股权激励费用。

这在行业里并不多见。

与已上市的倍轻松(688793.SH)相比,2022年,倍轻松董事长马学军的年薪为133万元,是未来穿戴董事长刘杰年薪的三分之一。不含独立董事的情况下,倍轻松的高管薪酬总额为710万元,仅为未来穿戴的一半。

未来穿戴的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极高。在行业平均3.5%的管理费用率时,报告期内未来穿戴的平均管理费用率,达到15.2%。

对高管们不吝高薪与股权激励,对员工却连社保、公积金都不交。

报告期内,未来穿戴存在未全员缴纳社保和公积金的情况。2020年,公司未缴纳住房公积金的人数占总员工数的近三成。2022年,未来穿戴依旧有不少新入职员工,但未被缴纳社保与公积金。

招股书中,这被列入未来风险之一。虽然报告期内公司未因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缴纳瑕疵受到处罚或被要求补缴,“但未来仍存在被主管部门要求补缴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风险,进而对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在某职场交流平台,有认证为未来穿戴的员工表示,公司人员流动率较大,人均工龄只有6个月。

以财报披露的研发人员为例,2020年至2022年,未来穿戴的研发人员数分别为148人、153人和172人。同期离职人数则分别为35人、56人和59人。

这相当于,过去三年间,未来穿戴研发人员的离职率分别为23.65%、36.60%和34.30%。

不只普通员工,在公司5位核心技术人员中,有2位分别在2022年8月和2022年12月离职。

今年7月,有应届生询问SKG未来穿戴招聘岗位的情况时,有员工表示,“就算没工作,也建议不要入职”。

(本文来源于公号盐财经,作者李含章,编辑江江,点此到达原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新经济沸点立场。新经济沸点优质内容同步到虎嗅、钛媒体、36KR、21财经、亿邦动力、创业邦、和讯网、新浪看点、微博、搜狐、网易、一点资讯、百度百家、今日头条等平台。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