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碰瓷式营销,为什么小米没事,智己却犯了个“大错”?

公关一言堂。

文|新经济沸点 天一

车圈的热度一直不减,小米汽车自从3月底冲上话题C位后便热度不断,前有SU7的持续“供热”,最近几天又被智己碰瓷“添柴加火”,这让已经温热的小米汽车话题,再度加热。

仔细对比小米SU7和智己L6的发布会,都在其中用到一种方式,那就是“碰瓷式营销”,只不过,小米汽车参数的对比对象是特斯拉,而智己把对比对象变成了小米,从这个角度看,两场发布会的操作方式无本质区别。

同样是碰瓷式营销,为什么小米没事,智己却犯了个“大错”?
智己L6发布会截图
同样是碰瓷式营销,为什么小米没事,智己却犯了个“大错”?
小米SU7发布会截图

那为什么特斯拉没有让小米道歉,而小米在智己发布会当晚就坐不住了,要求智己道歉?

从智己给出的道歉信看,分歧在于智己搞错了小米汽车的一个事实,即:电机,智己说自己的新品L6前后都是双SiC,而小米SU7Max是“前IGBT后SiC”。

小米则认为,自己的电机都是SiC,智己搞错了,并上升到“有意抹黑、造谣、骚扰、不体面“的高度,强烈要求智己道歉。

智己先于4月8日发布会结束后4月9日凌晨道歉一次,又于晚些时候又进行第二次道歉。

同样是碰瓷式营销,为什么小米没事,智己却犯了个“大错”?
智己第一封道歉信
同样是碰瓷式营销,为什么小米没事,智己却犯了个“大错”?
第二封道歉信

与第一封道歉信很快承认自己错误不同,第二封则说明了“前IGBT后SiC”的来源,“经由工信部公开的小米SU7公告信息,与相关供应链企业专家进行多次调研,同时,结合行业主流技术趋势,调研结果显示,辅区异步电机通常会采用IGBT功率模块,很遗憾,该调研结果与小米汽车官方主张的实际情况存在不一致。”

这段回应,像极了一个媒体对于某篇饱受质疑报道的解释。顺带说一句,现在某些品牌方,对于不同于公关视角的报道,也习惯动用“有意抹黑、影响营商环境”这样的方式来投诉作者,大概原因在于,他们在某些关键节点,例如IPO等,需要控制舆论,但他们控制舆论采用了最简单粗暴的方式,便是搞“公关一言堂”,顺我者昌、逆我的……就以抹黑等理由到各平台投诉作者。

智己的回应,更像一个媒体面对“公关一言堂”之外的另一重声音,因为这是小米官宣的内容,如果以另外的视角去找到另一个结论,并且这个结论与官宣迥异,就要被钉在错误的立场上,遭受舆论的批判。

可惜,智己的这份回应力量还是不够大,因为他们最后还是道了歉,毕竟他们这份“前IGBT后SiC”的结论,“审稿权”在小米方,小米觉得智己错了,智己就是错了。

反观小米汽车发布会后的碰瓷式营销,特斯拉是有隐晦的反应的,小米SU7的发布会是3月28日,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很快便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一段话,并由特斯拉中国区的公关负责人转发过来:“对任何技术评分的正确方法不应该是和竞争对手进行比较(因为这太容易了),而应该和其物理极限进行比较。”

同样是碰瓷式营销,为什么小米没事,智己却犯了个“大错”?

海银资本的联合创始人王煜全在SU7发布后,曾这样评价:“小米发布会有什么特点?公布了一系列很牛的结果,但没告诉你哪些是小米拥有的牛技术,更不告诉你背后到底是谁做出来的。”

“举例来讲,他说我的一体成型的压铸机是世界最大的,这是牛。但这技术是谁的?我不相信是小米的。压铸机企业术业有专攻,人家有专门干这个的,所以小米只是提了需求,别人满足了。”

也即是,这辆车与小米手机的生产有诸多类似之处,极有可能还是供应链致胜,且更注重于外观以及营销手段的创新,这终究算不算是中国的科技创新呢?那么中国车圈需要什么样的科技创新呢?

(本文由新经济沸点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天骄,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新经济沸点优质内容同步到虎嗅、钛媒体、36KR、21财经、亿邦动力、创业邦、和讯网、新浪看点、微博、搜狐、网易、一点资讯、百度百家、今日头条等平台。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