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就业?算了,还不如不就业!

最难就业季。

  • 文:徐梦豪
  • 来源:来咖智库

“灰心的时候,我就想想,其实个人努力固然重要,但需要兼顾时代进程。”小A,女生,今年6月马上要研究生毕业。毕业的学校不错,211综合性大学,文科法硕专业。

现在就业是摆在她年轻人生中的一个大槛儿。她原本想着本科毕业后继续读研,能够在将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结果读完三年,就业形势远不如当初,“我努力的考证,认真的学习,尽可能的去实习,但好像这些在找工作时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读个书把工作机会都读没了,真一言难尽。”

最惨毕业季

今年两会期间,教育部新闻发布会通报,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1000万人,预计1076万人,相比2021届同比增加167万人。而从2011年到2019年的近十年间,毕业生人数也才增加了174万人。

早在今年一月,国家统计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2021年末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达到2亿人,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时代的一粒沙,落在每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小A的第一道难题:错过秋招,遗失春招,校招也没赶上。

跟大家一样,她一开始也是卯足了去考公,毕竟在现在的毕业生眼里,只有通过考公进入体制内,才算真正“上岸”。

但是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选择了考公这条独木桥,找工作的效率必然大受影响。

秋招与考公备考时间相重合,而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在考公中又占据着一定的优势,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少毕业生选择考公,希望实现弯道超车。于是乎,放弃了最佳的找工作机会——秋招,一颗真心投奔考公。没日没夜地听课看书刷题,身心俱疲,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但是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选择了考公这条独木桥,找工作的效率必然大受影响。“我们无法预知事物的发展走向,但如果早知道今日就业之难,我一定会在秋招的时候抓住机会投简历找工作,争取获得Offer,考公的上岸率真的太低了。”

春招,是第二次机会。

以往而言,春招虽然较秋招机会减少,但还是会给予毕业生斟酌的余地和选择的机会。而今年,随着金三银四的消失,春招如昙花般匆匆一现。此外,三四月也正是毕业生的论文季,近些年对学位论文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查重、盲审、抽检等一系列政策的压力扑面而来,毕业生需要基于论文高度的重视,保证能够顺利毕业,拿到学位证和毕业证。等忙完了论文,一转眼进入到了五月,一边是论文答辩,一边是没有着落的工作,毕业生的苦楚有谁能懂?

小A的第二道难题:考试延期,面试搁置,学校摆烂。

受疫情影响,多地2022年省考公务员考试延期,从三月下旬起开始无止境地推迟。一些应届生直言,从不情不愿被延期到现在已经快两个月了,还未等来恢复考试的消息,每日诚惶诚恐、惴惴难安,学是不想学、玩又不敢玩。即便成功上岸的机会渺茫,也不敢轻易放弃,一边备考,一边找工作。军队文职考试,也在延期,最惨的莫过于郑州和天津的考生,从一月九日推迟到五月十五,又被告知继续延期,恢复日期等待通知。

此外,如初级会计考试延期、教资面试延期,一些相关的资格考试也被延期。不确定的疫情,无休止的延期,就像一根无形的细线般牵扯着毕业生。

很多高校应对疫情采取“一刀切”的封校政策,一封长达数月,学生出校难,就业问题更多的是在网上就行。高风险地区也能够接受线上面试,但是一些低风险地区要求需要到公司参加线下面试。

小A同学收到了几个外地的面试邀请,买好了机票请好了假,在准备出发的前一天所在的城市因为疫情采取了封城政策,小A无奈只能退了票在学校遵守疫情防控政策,但工作岗位并不会因为疫情的特殊原因而一直等待着,有些机会就这么从指尖溜走了。与此同时,一些国考的面试也未通知明确的时间,遥遥无期,只能静等。心态从焦虑恐慌到顺其自然,一边海投简历一边在寝室摆烂。

小A的难题三:工作难找,Offer难得,毕业失业。

今年新增高校毕业生再创新高,就业压力明显增长。应届毕业生求职现状宛如千军万马勇闯独木桥,面对僧多肉少的社会现状,千万毕业生该何去何从。

不少应届生直言:“今年找工作难得我想哭,还没毕业就已经感受到了社会的现实与残酷,疾风骤雨汹涌而来”。岗位竞争更加激烈,同一个岗位,有本科生与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的竞争,有应届生与往届生的竞争,从个人基础简历到实习经历直接开启内卷化的道路。

北京的小C最初只考虑国企、央企,后来将选择放宽,是个公司有个工作机会就可以,智联招聘、前程无忧、BOSS直聘、国聘、学校就业中心发布的消息、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齐头并进,简历改了一版又一版,海投了几百份简历,已经不局限于特定的城市,全国各地都可以。

有些被HR直接拒绝,有些让等待后续通知,有些一面后再无音信,目前只收到一份Offer,也并不合自己的心意。小C说,找工作让自己的自信心大受打击,不断的投简历不断的被拒绝,也会自我怀疑是不是自己真的很差劲,心态已被磨平……

近期,智联招聘发布了《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今年一季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景气指数(CIER)为0.71,降到了2020年疫情以来的最低点,而且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56。

报告显示,男性应届毕业生只有54.4%获得了Offer,签约率为22%;女性应届毕业生更惨,只有41%拿到了Offer,签约率仅为10.4%,相当于还有九成女性毕业生还未就业。男性应届毕业生收获Offer的比例较女性应届毕业生高13.4%;男性应届毕业生的签约占比高出女性应届毕业生11.8个百分点,签约率为女生的两倍。

灵活就业?算了!还不如不就业

虽然工作难以寻觅,但是这些Z世代毕业生,也有自己内心的小坚持。

首先,今年应届毕业生人数达历史之最,首破千万,再加上往年遗留下来的大量往届生、社会上存在的待业人员,要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人数之多、规模之大的人员就业问题属实是个大难题。而在就业选择上,应届毕业生会对自己的首份工作特别重视,更加倾向于和自己专业相适应的工作岗位,不愿意轻易妥协。

其次,在岗位供给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经济环境日益恶化,一些行业增长缓慢甚至是走下坡路,大企业纷纷裁员、锁岗、缩招、降薪,以节约成本;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缩减规模乃至破产倒闭。适合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大幅度下降,社会整体的毕业生就业容纳能力降低,市场吸纳就业不理想。

最后,高校培养出的学生和社会实际所需要的适配度并不是很高,理论和实际之间存在脱节。学校里所设置的专业课程、培养的一些方式体系与社会的发展需求并不是紧密结合的,供给与需要不相适应。此外,应届毕业生大都为小白,缺乏工作经验,学生思维严重,在经济严重下行的背景下,很多企业并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的精力去培养一个新人,更愿意去招聘一些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从业人员。

应届毕业生并不青睐灵活就业,更多的是宁愿选择不就业也不想随便就业。虽然在我国,灵活就业者的权益保障问题愈发受到重视。各级政府部门针对灵活就业者权益保障出台了多项政策,相关制度不断完善。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还特别提到要“加强灵活就业服务,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但灵活就业者在社会保障、薪酬待遇、晋升空间等方面较正规就业者都存在明显差距。五险一金及其它福利与正式员工有差距、薪资待遇不如正式员工、发展晋升空间有限;学习培训机会较少、相关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缺乏安全感及归属感等,也是灵活就业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正式员工相比,灵活就业者的社会保障程度更低,根据《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2)》的调研数据,灵活就业者未缴纳任何险种的比例达到35.4%,而正式员工仅为4.5%。

小A说,她周围很多应届生仍旧执着于考公。为了应届生的身份能够多维持两年,会选择不找工作、不签订三方协议,全脱产一心备考。“其实这就是最熬人的,明知希望很渺茫,但要不断努力投入,”同学之间难免会互相攀比,最难受最容易引发心理失衡的是发现不如自己的人顺利“上岸”或者拿到offer。

跟大多数毕业生一样,小A仍旧奔波在投简历、找面试的路上。什么时候能成功当上“打工人”,对她来说还遥遥无期。而大多数普通毕业生跟她一样,一方面是就业环境恶劣找工作难,一方面是学校不断督促的就业率,他们像夹心饼干一样裹挟在时代的洪流里,怀抱着进退两难的希望,还在坚持。(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新经济沸点立场。新经济沸点优质内容同步到虎嗅、钛媒体、36KR、21财经、亿邦动力、创业邦、和讯网、新浪看点、微博、搜狐、网易、一点资讯、百度百家、今日头条等平台。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