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可以休矣?

你还买吗?

文 | 奇客故事 高飞 

在离“双11”还有起码两个11天的时候,各种双11预热广告,已经打在了电梯间的公屏里。

但有篇文章标题却这样写道,这几年想在双11省钱,简直比做奥数题还难,消费者实在算不清优惠券到底该怎么用才能真正省钱。

当双11越来越让消费者和商家挠头的时候,我们当然不能忘了,双11的诞生,曾是一个伟大的创意。

在11年前的2009年,淘宝刚出生的第2年,网络购物还只是一个少数人参与的游戏。很多人即使在网上下单,依然要当面持现金交易,以防上当受骗。

那年年底,阿里巴巴现任主席张勇带着团队,掀起了一场模仿美国感恩节促销的双11网络大促销,终于一战成名,搞出中国网络购物的启蒙性营销事件。

这场营销策划的意义怎么夸大都不为过,通过一个创纪录的大手笔促销,淘宝在无数消费者心智中植入了“网络购物更省钱”的概念。

而零售的本质,即更低的成本,更有竞争力的价格。低价标签对零售业变革是如此的有效,直到今天,拼多多能在正面战场挑战京东淘宝,靠的依然是低价。

因此,无数消费者就这样被双11吸引,踏上一去不复返的网络购物之旅。一个连带效应是,因为要应对如此高弹性的网络负载,中国的互联网技术平台体系,也在极限施压之下得到快速成长的机会。

与之相比,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年本该让人更放心的线下购物,却因为缺乏透明可见的评价体系,逐渐流失客户,甚至杀鸡取卵般变成宰客的各种“灰店”,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中关村某些电脑城。

曾经一度要对标美国硅谷的中关村,在告别电脑城之后,成了小升初、初升高、拼娃拼家长的培训班大本营,也是没人能预料到的。

双11的成就不可磨灭。

但是,当一个人走了太远的时候,往往会忘了为什么要出发。

11年之后,双11以及它的各种继任者节日,似乎已经忘了它出发的意义。

商家、消费者、甚至平台本身,似乎都不再享受这场游戏。

对于商家而言,两大电商平台二选一,几乎预定了每年年底的头条新闻,有了拼多多之后,恐怕未来还会变成三选一。

对于商家而言,促销正在成为平台的陪绑者。不是“我要促销”,是“你要我陪着你促销”。

对平台自身而言,失去推动零售革命的初心后,促销的价值也在大幅缩水。其唯一的价值,大概只剩下销售记录的比拼,俨然这是一场中国零售业的颁奖晚会,商家从各种角度为自己找到销量第一的称号。

于是,促销周期也从一天,到三天,甚至更长,只为最终突破那个记录,与同行比个高下。或者也分不出高下,只有口水战而已。

电商平台,开始像它们曾经很鄙视的线下百货那样,搞出各种赠券返利的花样。

对消费者来说,当年那个“到时间放入购物车,就可以简单等着降价,零点支付”的时代自然也一去不复返。

网络购物节,这个本来是敢为天下先的壮举,也已经成了庸俗不堪的营销创意。

电梯广告持续不断地告诉我们,中国消费者简直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每个月都有节日可过,家电节、购车节、美容节……

世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但是如果走的人太多了,这路也就走没了。

每天都在过节,也就没了节日;每天都在促销,也就不存在真正的促销。

如果生产者供给过剩,零售商有库存要消灭,消费者有货要囤积,促销的利益链条尚且顺畅。可当平台自己都在高呼C2M的时候,这条路的未来根基甚至也不存在了。

在开篇提到的文章留言里,一个用户写道:“你们别算了,不买可以省100%”。想一想,好像还挺对的吧?

(本文作者高飞,文章首发公号奇客故事,新经济沸点经授权转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新经济沸点立场。新经济沸点优质内容同步到虎嗅、钛媒体、36KR、21财经、亿邦动力、创业邦、和讯网、新浪看点、微博、搜狐、网易、一点资讯、百度百家、今日头条等平台。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