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鸣教授:未来十年,智能商业大爆发

智能商业的范式革命。

  • 来源:曾鸣书院

(全文14300字)

目录
一、智能时代的真正到来
人工智能(AI)
人机交互-XR
区块链与Crypto
创造者经济
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脉络看“智能时代”
二、技术如何驱动商业变革的进程?
技术变革驱动商业变革的规律
原生应用/原生服务
原生服务产生的先决条件
三、智能商业的范式革命
四、智能战略与智能组织的未来

总结

—————————————–

2017年,我讲了第一次“看十年”公开课,那一次公开课有两个主题:

第一主题是重新定义战略,因为在一个环境高速变化、非常复杂又高度不确定的情况下,随着大势发展,取得势能是战略的第一要义。

“看十年”的“看”就是Vision,越是艰难的时候越要认真地“看”、努力地“看”,既要有看十年的决心,也要逐步培养看十年的能力,因为这个Vision决定了你的格局和潜力,而Strategy是Vision和Action的反复迭代。

第二个主题是关于智能商业的大变革,在线化、网络化与智能化构成了过去十年企业发展的主题。

当时提到智能商业有两个核心,我称为DNA双螺旋,一个是网络协同,大规模多角色实时互动,协同效率越高,产生的价值越大。第二是数据智能,本质是机器取代人做决策,它是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算法通过快速迭代形成了数据智能。

当时我做了两个判断:一是未来十年是智能商业格局初步确定的阶段;二,未来是智能时代,是人脑与机器智能的连接。

这六年下来我对这个初步判断有了很多新的想法和感悟,所以今天的分享核心就是这两个主题的深入。

我们会分为三个主题展开:

  • 第一部分是智能时代真正的到来,因为我们拥有了AGI通用人工智能的这一场革命,因为区块链和Crypto经过15年的酝酿发展也在蓄势待发,XR与元宇宙这是三个最核心的技术,
  • 第二部分,与大家分享一个方法论,怎么理解技术驱动商业变革的实际进程,通过这样一种方法论,可以理解未来三五年最有可能出现什么,这是战略决策当中非常关键的里程碑。
  • 第三部分,关于智能商业的一些新思考。

智能时代的真正到来

1、人工智能(AI)对未来商业的影响

曾鸣教授:未来十年,智能商业大爆发

这张图是人工智能在过去20年的大发展,其实最早在搜索阶段称为大数据,那时还没有AI的提法,第二阶段的人脸识别的时候是深度学习第一次得到大规模应用,2014年有上百家的视觉公司当时在创业,另外大家天天刷抖音背后的推荐引擎也是基于AI的技术。

未来AI技术将沿着三大方向发展:

Chat-GPT/AGI

大语言模型(LLM,Large Language Model)。为什么说是通用AI的一场革命?这是非常简单的算法,就是去预测一个字后面最有可能出现的下一个字是什么,当它预测率准确度足够高、足够有用,在这个意义上它看起来就像掌握了语言。

《人类简史》一书中提到:语言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语言让我们可以沟通,语言背后天然就蕴含着人类的智慧,因为人类一万年积累的海量的知识基本都被文字、语言以及最近20年的视频给沉淀下来了,所以掌握了文字和语言基本就破解了人类到今天为止所有的知识。

我们今天还不太理解大语言模型背后的运行机制是什么,它也许不像人一样在思考,但它表现出了像人一样的逻辑推理能力,这对未来就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过去30年的发展,从互联网到无线互联网,到传感器,数字化转型,大数据计算等,这些逐步拓宽了软件世界的能力边界,但其本质是在做加法,是叠加,但AGI通用人工智能将这些串在一起提高了所有软件的适配能力和自主能力,开始从量变到质变,发生一个新的飞跃。

比如AGI可以自动编程,一下让软件能力就有了一个急剧提升,这是一个质的变化,在这个意义上,大家一般认为大语言模型是AI时代的第一个类iPhone的时刻,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

AI与硬件的结合,以自动驾驶为例

接下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通用智能的时代也可以说成是机器人的时代,因为AI是大脑,它与各种硬件的结合就是各种机器人,比如自动驾驶的车就是一个机器人。未来的Robotaxi公司本质上就是一个司机外包服务公司。

大家一讲到机器人就会想到BostonDynamics各种各样的很炫的机器人,但BostonDynamics发展了30年左右很可能还不如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两年所取得的速度和进展更快,这也是AI带来的在硬件方面的突破,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机器人在整个环境之下也会有一个飞速的发展。

ChatGPT是人的大脑的行为,自动驾驶的要求和ChatGPT不太一样,它要确保安全性,且本质上解决的是人与物理世界的互动。为什么特斯拉公司可以在机器人方面有那么多的积累,因为它本质上是要去感知外部世界。

AI for Science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且更根本的领域是AI for Science。到目前为止AGI只能应用人类现有的知识,并不能创造新知识,但AI for Science将AI用来做科学的发展,它很有可能创造完全不一样的格局,比如它可能会发现新的化学方程式或新的物理定律,整个人工智能又会往前迈一大步。今天像DeepMind下面的AlphaFold蛋白质解析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样非常新生的领域也是AI驱动的,只是不那么广为人知,但这方面的积累也会带来下一步的突破。

AI与互联网时代的差别

既然讲我们是从互联网时代到了智能时代,到了AI时代,互联网跟AI到底有什么本质的差别?AI的核心价值在于创造新供给。

互联网本质上处理的是海量数据,它解决的是信息流转和匹配的效率,核心价值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让信息尽可能地流通匹配,减少信息不对称而带来各种各样的摩擦。但AI时代,AI最本质解决的问题是处理海量知识,不再是数据,也不仅仅是信息,是通过对数据和信息的加工产生的知识,这个知识跟原有知识的结合去解决实际问题,所以AI解决的是决策的效率与成本

机器能否取代人?到目前为止所有的决策都是人在做决策,机器如果能取代人做决策就是一个智能飞跃,其核心价值是创造新供给,这也是我最近一年感受比较深的。

我们在实践中看到的,最早用AGI服务的都是用不起人的服务,因为人的服务是很贵的,AGI服务首先是提供新供给。

举两个简单的例子。在线教育,过去的努力都是想利用互联网的手段提高高质量老师的教学效率,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互联网的努力,而AI时代的在线教育是通过无限制的高质量的老师供给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原则上每一个学生都应该配一个自己的老师,而这只有AI老师才有可能满足。

同样的道理,全世界现在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医疗成本太高,医生服务不够,如果有AI医生出现,那大家的健康状况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AI本质上是解决供给不足的问题。过去五年,大家做数字化转型,做在线,做产业互联网,为什么做得那么辛苦?本质原因是这些行业的本质问题不是信息不对称,而是供给不足。比如所有做互联网医院,做医疗服务转型的,你解决所有的问题价值都非常有限,因为你解决不了最核心的问题,看病、治疗,那个瓶颈总是在那里,就那么一些好医生,怎么做信息匹配都没用,所以这是AI时代带来的全新机会,我们真正去创造新的供给,海量供给会创造新的需求。

AI时代最核心的能力是建立决策模型

第二个差别在于,AI时代最核心的能力是根据决策场景建立决策模型的能力。我们所有的决策都是基于一个特定场景的。

人很多时候的决策是下意识,甚至是潜意识的,怎么将这些人很自发的方式完成的决策显性化变成一个机器用它的逻辑去实现的决策,这是一个根本性的挑战,特别对于大模型的一些前沿公司来说,算法是一个很大的瓶颈,但对于AI应用来说最核心的就是建模能力,理解真实场景下的决策,这个难也是因为AGI的决策方法与人的决策方法不一样,所以你需要一个翻译。

这个模型有意思的地方,只要你建立了这个模型,形成一个闭环,它自己就能够不断地迭代、优化与生长,所以是一个“活”的AI系统。

在这个意义上,过去所有的发展都可以说是一个机器时代,再复杂的机械系统都是简单的系统,他们只能做确定性的执行,但再简单的认知系统都是复杂系统,

AGI的本质是自己带有某种能力(不能说意识)某种倾向,又能够自我学习、自我成长。与互联网时代还是不同,互联网时代还是在解决相对确定性的信息匹配问题,但AI时代是打造认知系统的问题,这是今天第一个重要的需要跟大家分享的观点。

每一个时代都建立在上一个时代的基础之上,智能时代依托于互联网时代的继续发展以及越来越好的基础设施之上。但支撑智能时代的发展还有两个平台性的基础技术,一是人机交互能力的不断提升。二是区块链与Crypto带来的协作全网协同能力的提升。

2、人机交互-XR

接下来我们就展开第二个技术的深入讨论,AR到VR到XR的人机交互的发展过程。

曾鸣教授:未来十年,智能商业大爆发

从PC时代开始,大家可以想到最牛的几家公司之一,微软、苹果的核心发明就一个,GUI图形交互产生了今天所有的互联网革命,从个人电脑到鼠标到键盘,本质上是键盘输入,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主要是触摸屏的输入,也包括部分语音输入。

回到硬件的核心目的是什么,就是完成人机交互的新纪元。

从最早的PC计算是通过键盘Keyboard来交互,到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过触摸屏交互,到了所谓空间计算的时代,核心是强调视觉和感知。

过去十年,2012年Oculus成立,第四年被Meta买了,即虚拟眼镜、VR。2014年Google Glass也出现了,2015年推出了一批产品。2016年,当时大家非常兴奋,将它称为虚拟现实的元年,因为那一年第一代Oculus Rift发布了,推出了自己的VR眼镜,微软发布了HoloLens,还有当时特别火的那个游戏叫pokemon go,这是当时第一个基于虚拟现实火了的游戏,但后面很快就沉寂了一段时间,像大家都很熟悉的高科技的发展轨迹,中间有一个阶段性的悬崖。2019年,2022年大家都在努力,Magic Leap是在当时看起来非常有希望的创业公司,得到Google、阿里巴巴很多公司的支持。

我是2018年看Magic Leap当时快要投产的下一代产品,看完以后非常震撼,不是真假的问题,而是将来分不清真假的问题,那个效果是完全可以迷惑你的眼睛的,因为它给你眼睛的都是真实的光源,眼睛无法判断看到的到底是所谓的真还是所谓的假,它看到的就是成型的图像,给大脑输送信号,这是第一感觉。

当时Magic Leap的Founder给我们讲的PPT第一页就说我们做的不是眼镜,我们做的是未来的人机交互。大家想想看你只要眼睛动一动、看一看,电脑就能执行你的命令,那快多了,也容易多了,但很可惜,他们最后的技术难关没有过去,最终Magic Leap转型成为2B公司,没有做成消费品的爆炸性成长。

今年有两个重磅发布,一个是Apple的VisionPro,这是Apple正式在这个领域发布产品,定义了很多新的标准,也给大家带来很多的期待。第二是上周Meta发布的Quest3,正好打的是中低端,苹果做的是高端,两家的技术路线基本一致,说明行业标准在慢慢浮现,有高端又有低端,Meta还推出了AI Glass,虽然它不是一个虚拟眼镜的产品,但大家可以看到视觉交互又一次成为行业的焦点。

XR领域为什么对于在座的每一位都很关键,背后的技术与本质是什么?这也是一次人机交互的质的飞跃。以前我们跟机器(包括AI)交互都需要主动地去操作机器,都要我们去输入,但未来是机器主动地响应人,我们什么都不用做,它自然地感受到了。

如果我们进化到脑机结合时,甚至机器通过潜意识知道我们想什么,它就去执行了。所以未来是一个机器感知人、主动行动的一个交互界面,那将是完全不一样的时代。

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各种各样的机器将人体感官与数字世界直接连接,由远及近,从AR/VR眼镜,可穿戴设备,包括衣服、类似皮肤,再进入皮肤,植入式芯片早晚会发生。

这个趋势的商业意义是什么?从XR、VR眼镜开始,我们开始了人类自身感知与注意力的数字化,人自身不再独立于数字世界之外,我们正在变成Digital Native。我们可能是最后一代完整的人,将来可能都是Digital Native数字原生的人,成为数字世界的一部分,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

为什么大家非常向往元宇宙?因为那是一个纯粹的数字世界,不受物理规律的限制,且在元宇宙当中能实现极致个性化,还有你非常丰富的生物特征和场景,可以有无穷无尽的服务。

除了硬件设备之外,它同样需要软件和算力的提升,与此匹配的是边缘计算,包括算法的微型化,所以将来每一个边缘设备的感知、计算、思考、决策能力也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所以这个技术和AI技术也是相辅相成的,它实际是提供了一个无限广阔的场景让AI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但它反过来又会促进AI技术的进步,因为没有AI技术的进步,它支撑不了更深一步、更复杂、更实时的计算要求,所以这两个是完全相辅相成的技术。

3、区块链与Crypto

第三个技术领域的发展,区块链与Crypto(加密货币)。

区块链技术为何与Crypto紧密结合?因为有了第一个加密货币比特币。2008年中本聪发布了白皮书,然后产生了挖矿行业,出现了比特币,得到了足够多人的共识。现在比特币拥有几亿人的共识,几亿人交易购买过比特币,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基于技术、算法大家形成的信任与共识。

基于比特币脱胎出了区块链技术,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以太坊,以太坊成了智能合约的一个通用技术平台。以太坊也经历了三轮的发展,第一轮发展是ICO(Initial Coin Offering),这是2017年特别火的发币,发币就是第一个智能合约,怎么在线上自动发币,形成了一套规则与体系。在此基础上2020年的夏天出现了Defi(Decentralized),这是去中心化的金融服务,实际区块链的技术将简单的金融服务基本上全部都重新做了一遍,基于过度抵押的概念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将所有简单的金融服务复刻了一遍,这也是了不起的成就。

基于Defi的积累,2021年开始出现了GameFi(链游,游戏化金融),有不少朋友也玩过GameFi的游戏,包括STEPN跑鞋都属于GameFi的游戏,还有NFT的图像。每一个产品背后都基于一种类型的智能合约,所以上面的应用就促进了以太坊一轮又一轮的发展,当然以太坊本身也在进行扩容,进行Layer1到Layer2的分层发展,特别是过去2022年这个行业出现了太多的负面的爆雷现象,加上这一年市场也没有新的东西,大家很困惑这个行业有没有未来,即使是很坚定的信仰者也开始动摇Crypto有没有未来?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先回答区块链的本质是什么,区块链的本质是一个价值网络,它不是一个信息网络,其核心目的是:让数字资产可更有效地流转。

另外一个附带的产品,由于在线上发币变得非常简单可靠,所以通过发Token(代币)的方式可以产生一系列新的激励机制的创新,所以这个是区块链的两个核心突破,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突破,这是我们第一次比较明确地一开始就冲着生产关系去的一个技术创新。

这个带来很大的挑战是它本身不是生产力的工具,所以很难带来用户体验的提升,所以区块链一直在等有没有好的应用。等到有好的应用达到上亿的用户,才能够将整套体系展开。

从这个角度来说区块链所面临的根本挑战就是没有能够直接提高消费者体验的技术创新。第二点,他们本来指望将传统资产,比如各种各样的资产在线化,这个进展也不顺利,因为它提高的效率、创造的价值没那么大,同时也有足够大的传统利益和既得体系在阻挡,所以这个转型也不成功,再加上没有新应用,当没有新的数字资产,却只有一套价值网络去降低数字资产的流转效率,那就没有意义,那是无根之木。

下一步,这个领域里边会有怎样的发展?比特币会作为一个“另类资产”,某种意义上就像“数字黄金”一样继续走向更大的共识,或者比特币能够在支付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再基于这个支付网络去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这是一条顺着金融主干道的创新之路。

至于新应用的发展,过去两年积累了很多GameFi(游戏化金融)、SocialFi(社交化金融)方面的创新,继续接下来的半年一年可以看到初步的成果。但我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突破是通过AGI创造海量的新的数字资产。

AGI第一个突破的领域就是AIGC(生成式AI),创造海量的内容,明年的某个时刻一定会有非常好用的文字语音转视频的工具出来,从文字到语音到图片到视频,创作的门槛会急剧下降,创造新的数字资产的空间会急剧上升。

未来的数字资产会越来越走向主流,其重要性会越来越大,这些资产有价值,大家就会重视,大家就会对它的流转、交易会非常地上心,所以在那个基础之上,新的数字资产天然会去用新的价值网络的技术平台。同时,以太坊的核心是智能合约,未来跟机器之间的合作,它们需要有更多、更自动、更高效、更智能的合约直接完成,所以在这个领域之中区块链、Crypto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我将它当做AGI整个智能时代重要的组成部分。

4、创造者经济

所以,无论是从刚才讲的Crypto领域对于创造经济的呼吁,还是看AGI带来的价值,我觉得未来我们将迎来一个创造者经济的时代,一方面AGI会逐步取代结构化的人类知识,并且变得越来越智能;另一方面,人借助机器智能的力量有机会变得越来越有创造力。就像工业革命的早期,大家都非常恐惧人不再能够以体力来获取价值,能否靠脑力生存,但过去一百年出现了白领阶层、知识工人、软件工程师,靠自己的脑力活动创造了两百年的繁荣。

由于机器或人工智能将人从繁琐的重复性的无聊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人可以将大部分的时间用在开发自己的创造力上,做自己真正有激情的、也能够做得更好的事情,这就会对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之间的协同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互联网时代,机器跟机器之间协同是靠API,应用之间要有一个约定的规范来互助。由于AGI的发展,未来所有的服务之间是用自然语言来交互的,也就是机器会学得像人一样直接对话,机器跟机器之间完成了协作,所以自然语言反而变成了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之间的沟通语言,对智能合约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我们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刚才讲的这些内容,德鲁克是20世纪最伟大的商业思想家,他将工业时代划分成了三个历史阶段。

阶段一,生产力革命,本质上是工厂取代了手工作坊,由于传统上过去手工作坊知识都只能靠师傅带徒弟,人传人,但有了工厂以后就开始有了科学化管理。

阶段二,一百年前开始的管理革命,开始有了企业的概念,此前只有单个工厂,核心就是生产与卖,管理上开始有了矩阵式管理、职能化管理、人力资源部门、战略规划部等,商学院就是那时候出现的,目的是为管理革命输送海量的可批量化输出的、标准化的高质量管理人员。

阶段三,随着IT的发展,从六七十年代开始进入了软件革命,也就是IT革命的时代,那时软件工程师创造最大的价值。

我将未来第四个新的发展阶段称为创造力革命的阶段,人未来的价值就体现在创造力上。

我们将要迎来一个新的经济范式,智能时代的经济,核心我们可以称为“智能经济”,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就是“创造者经济”,三个核心的支撑就是通用人工智能、Crypto、AR/VR。当然这三个发展阶段不一样,目前是AGI发展势头最猛,Crypto处于一个相对低谷,正在酝酿的阶段,AR/VR还要三五年才会产生大规模销售的应用级产品,但这几个趋势是非常清楚的。

5、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脉络看“智能时代”

曾鸣教授:未来十年,智能商业大爆发

再从“智能经济”跳出来从一个更广大的角度来看人类文明的演进,实际上人类的发展核心依赖于两个:一是人类网络的发展,即语言、文字、文化、制度,等等,这是所谓的软的制度性的东西;二是人一直在创造着工具网络,从最早的火到工具的使用,到农业化,到物理的网络,到今天的物流网、通讯网、计算网,这都是物理的工具网络的发展。

工具的网络促进了社会进步和人类的发展,人类又发明出了更多的工具,促进了新一代技术的发展,所以技术进步与社会进步通过这两个网络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一轮一轮的发展。

如果大家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人类的进步就依靠两点:一是对大脑的开发,大脑开发比例还很低,有可能开发出我们想象不到的能力;二是目前看起来更重要的群体智慧的涌现,即通过社会协同创造更大的价值,且加速度发展。
所以,技术变革推动的工具网络的进步,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主线。

我们可以将接下去的二三十年定义为智能时代的开端,智能时代1.0,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处时代的机会,也是时代的挑战。我们今天不论处于什么位置,所有人只有一个共同的挑战,成为智能时代的原生物种,你才有机会发展,甚至才有机会生存下去。

技术如何驱动商业变革的进程?

战略是围绕三到五年来制定的,那么以上“看十年”的预判投射到未来三五年应该怎么看?ChatGPT的爆火又一次触动了我,它是不是我们正在等待的Next Google,这是我想回答的问题。

有一个概念可以与大家分享,叫“原生应用/原生服务”,Native APP,这个概念是指什么?我们看一下通用技术驱动商业变革的基本规律,首先一场大的技术变革往往会带来几浪的商业变革,过程中它获得滋养,技术本身也在进步。

1、技术变革驱动商业变革的规律

互联网经历了第一浪PC互联网,我们可以将它称为商业化从1993年Netscape上市到2008年苹果App Store出现开启了移动互联网,再到后来的物联网,同样的AI我们经历过大数据时代,再到AI1.0,再到现在的AI2.0是AGI1.0,所以它往往是一浪接一浪的不断发展的,直到技术走向成熟,然后再被新技术所取代。

从另外一个角度我将技术变革带动的商业变革划分成四个阶段,第一是非常早期的发展,这时肯定会有泡沫,因为它让人看到了太多可能性,但实现可能性的进展又远低于预期,所以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候,但这个泡沫早晚都会破灭,互联网泡沫是大家记忆最深刻的一次。

那之前大家经历了工业时代一百年的稳步发展,大家习惯了线性发展,突然出现了互联网一个指数级发展,所以那次泡沫是最突然的、颠覆式的转型。到了移动互联网的时候大家有了第一次PC互联网的经验就没有那么害怕了。

泡沫之后进入早期的渗透期,再到原生应用,它就会变成一个通用技术,所有行业都会用,变成了一个基础设施,都是这样的四个阶段,就像互联网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基础设施一样。

2、原生应用/原生服务

另外一个重要观点,基础设施与应用是共同演化的。原生应用通常发生在一场技术革命的第三个阶段,它们需要时间去孕育,技术要成熟到一定的程度,要能够创造全新的价值,这时候它能带来真正海量的大众用户,变成国民级的杀手应用,就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微信一样,最后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新商业范式的领导者,因为追赶者很难追上它。

举一个例子大家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了,Google是PC互联网的第一个原生应用,Google极简搜索框非常震撼,你输入一个关键词,几秒钟就能返回结果,这是以前无法做到的,是用户体验的极大突破。但这样一个突破,需要底层技术的重大创新来支持,就是分布式计算。

今天AI计算都是基于分布式计算发展而来的,所以它开创了一个计算的新时代,但同样重要的是开创了一个商业模式,叫Pay for Performance,即大家今天熟悉的精准营销,将广告成本从一个不可衡量的指标变成一个更精准度量的,我花多少钱得到了多少用户,且是事后付费,客户点击了以后才收费,价格是市场定价,有人跟你抢,价格就高,没人跟你抢价格就低,通过这样的市场定价才能将海量的点击都充分地利用好,这是一个商业模式的巨大突破,所以会出现一个巨大的虹吸现象,广告往线上走,线上广告往Google走,才有了Google十几年的辉煌。

有十年时间,硅谷所有的人才都在Google,所有创新都从Google发生,极高的利润率,非常高速的增长,到后面搜索的垄断,这是非常典型的原生服务创造了一个新的时代。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是刚才提到的三个时代,可以看看技术带来的原生服务的出现,刚才提到的Google是PC互联网的原生服务,1998年成立,2004年上市。

第二个原生服务是Facebook(脸书),2004年成立,2012年上市,Facebook是非常典型的PC时代的原生应用,但上市那一年正好遇到移动互联网开始变得非常火爆,所以一上市股价就跌到了40%,逼着Facebook快速地进行移动互联网的转型。

2008年APP store发布,2009年出现Super APP超级应用,也是第一批原生应用,大家可以看到很密集,2009年的Whatsapp、微博、Uber;2010年的美团、Instagram;2011年的微信,2012年的头条,2013年的快手,2015年的拼多多,2016年的抖音,很多人今天被抖音和拼多多定义了我们的生活,这是真正移动互联网的王者,最原生的应用。

3、原生服务产生的先决条件

所以大家可以从历史来看原生服务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才能产生,所以这是另外两页非常重要的PPT,对于做AGI的同学会有很大的帮助,衡量你到底有没有真正走在最前沿。

第一,你有没有用到最新的AI技术:
1.通过自然语言对话和未来的XR眼镜、可穿戴设备带来的视觉空间的感知,你可以跟用户进行深入、持续的互动与沟通,“永远在线”。
2.破解了语言就破解了人类知识的总和,你可以随时调用全量的人类知识,这是所有被训练的模型所完成的事。
3.用到了一定的推理能力,即它帮助你做决策。

第二,你用技术的目的是为了产生用户体验质的飞跃:
1.它怎么从场景决策重新定义产品?
2.你能否很好地调用大语言模型,利用好通用知识?
3.在这个场景下你需要什么样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你能否实时调用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4.创新的交互,成熟的硬件可以更好地承载背后的技术。

从这个角度来看Chat-GPT可能是一个半成品,它的确创造了一个新的人机对话方式,但Chat-GPT的产品形态的确非常老旧,用户数已经明显地缓慢下来了。简单的对话,查一些字典,百科全书一样查阅,包括简单的写作、辅助功能,构不成一个杀手级应用,新的商业模式也未出现。

从这几个角度来判定,ChatGPT只是吹响了号角,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原生应用。未来三年,我觉得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哪一个创业团队,也许少数巨头也有机会推出那个真正原生的应用,它会带来这个时代的井喷。

这样一个主流服务的出现,会带动海量原生创新服务的涌现,它甚至会变成某种生态、入口、平台、基础设施,类似于苹果的App Store,催化一系列的杀手级原生应用的出现,就像我们看到2009年到2016年之间持续不断地出现大应用,五至十年很可能原先的领先者会开始领跑,然后再出现个别的第二代的更Native的原生应用,大概十年到十五年左右智能时代的第一批领先者就可基本确定其领导地位了。

未来三年就看原生服务是谁,谁与生态最紧密,谁有最大的发展空间。

游戏或许是主要的突破口,AIGC对游戏的促进是显而易见的,GameFi在Crypto中的应用,VR游戏,所以游戏肯定是一个重头应用,但元宇宙很可能是靠近十年后的整合创新的大成者,它会是一个真正的原生的超级应用,它会让数字生活真正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但元宇宙需要这三个技术的成熟,再进行一轮整合,所以肯定不是五年内的事。

智能商业的范式革命

我们怎么看商业的具体变化呢?

首先,智能商业的范式革命,这与2007年的定义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变得更清楚,智能化就是机器算法,AI取代人,持续地进化,做出越来越聪明的决定,这样才能大幅提高用户体验和商业效率。

取代的环节越多,决策越完整,你创造的价值就越大,但最终的目标还是实时、精准、低成本地服务海量用户。

1.0的成功案例大家非常熟悉了,从最早的淘宝购物到后面的抖音短视频的浏览,到自动调度,滴滴打车、美团外卖,这一轮发展为何会加速?是因为AGI的突破让机器的能力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同时越来越多的决策将会被机器取代,且会越来越智能。

曾鸣教授:未来十年,智能商业大爆发

这是一张非常重要的PPT,大家以后在实战中会反复应用到,你怎么做智能化,过去的十五年大家做数字化转型做得非常辛苦,我后来意识到一个本质问题:技术创造的价值不够。我们是在为智能化做铺垫。

下一步怎么完成智能化的突破?核心在于场景,因为决策肯定是基于某个场景做的,你的用户是谁?他在哪个场景下,面临什么样的挑战,你要基于那个场景给出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调用某些标准化的产品或服务模块,提供一套完整的服务,那才是智能化转型成功。

未来原则上没有产品公司了,只有服务公司,产品只是解决那个场景下需求的一个服务工具与载体。

我们以前一直想象场景电商,我今天才明白场景电商现在才有可能做,因为你必须基于那个场景做决策,调度所有的知识与专业能力给出在那个特定时点、特定人群、特定场景的最佳服务方案,一步到位,这就是智能化。这是智能化时代的个性化,且是在这个意义上C2B的商业模式才真正成立,或者更完整地表达用户驱动的商业模式。

C2B更完整的表达是C2S2B,“S”就是智能化平台,因为消费者需要一个智能化平台直接整合所有可能的资源给出他一个更个性化的实时解决方案,中间的“C2S”的“S”就是AI Agent,它就是那个活的生长的AI系统,它在持续不断地生长,做出更好更智能的决策。

2023年到2033年,我们从今天来看未来十年,就是商业2.0孕育与爆发的十年,且未来三年可以看到原生应用在带动整个生态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会成为通用技术,赋能越来越多的行业完成智能化转型。

转型的关键在于机器能否取代人做决策,背后的核心能力是基于场景建立决策模型的能力,建立一个活的能学习、能生长的AI系统——AI Agent,智能商业会成为主流的商业范式。

智能时代要求未来的企业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概念上我们很清楚,肯定是需要做智能,将智能飞轮转起来,这边是用户体验,那边是知识和数据,但真正的难点在于这只是一张概念,我们处于生态非常早期,不知道未来如何展开;第二竞争会如何展开,其实这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所以你在智能生态的初期怎么去拥抱未来,这就回到老本行,讲讲智能战略。

智能战略与智能组织的未来

这与2017年讲的时候有很大的变化,特意强调了“想三年”,看十年、想三年、干一年。

“看十年”是Vision(远见),通过今天的讨论大家都很明白,这样一个远见的价值是所有战略决策的前提,你必须去努力理解未来可能的各种演化。

“想三年”是战略,以终为始,以Vision为基础,确立你的定位和发展路径。

“干一年”是计划,怎么保证落地的执行。

需要强调两点:

  • 1、战略要基于Vision与Action的快速迭代与反馈来不断地修正,你要主动地去做各种各样的尝试来理解和检验你对未来的想象是否正确,再根据反馈来修正你对未来的想象;
  • 2、看十年、想三年、干一年,不是三件事,它是一件事的三个角度,我遇到任何新的输入都会问短期、长期、中期的影响是什么,这是一年的事,三年的事,还是十年的事?所以不是想十年的时候就干十年,干一年的时候就干一年,而是你随时要想到这件事的短期、中期、长期是什么样的取舍,这就是战略的功夫,你要去训练自己,同时看三个角度的能力,这是非常关键的。

怎么活用这个框架?我的建议是认真看一下你的三年目标到底是什么,甚至能否具体到某一个衡量指标,非传统KPI,是某一个真正反映你的创新业务本质的衡量指标。大部分企业三年的数字是惯性的线性推导,很少有将看十年的张力带到看三年目标的制定,再基于三年目标倒推你明年该干什么,今年该干什么。正好到了每年做战略的时候,你可以认真想一下,我们三年的目标是否清楚。不清楚是巨大的机会;不确定也是巨大的机会,说明我有巨大的成长空间,你可以去创造未来。如果只是一个线性推导的话,只能说明你的增长空间非常有限。

另外很深的感悟是智能战略是涌现与生长,它不再是一个强大的CEO拍脑袋的结果,它是短期、中期、长期利益的一个动态平衡。

为什么它叫“智能战略”?“智能”是在于你主动地去拥抱不确定性,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智能战略是涌现与增长,是保持可能性,甚至是创造可能性,而不是追求效率。

今天我们没有一张详细的地图告诉我们未来会是怎样的,我们只能自己造指南针,这是智能战略与传统战略最大的不同,传统战略核心是减少不确定性,确定性的规划,然后高效地执行。

在今天,战略的本质是创造、创新,它与产品、技术、用户体验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要像组织、智能体一样给你反馈你做得对不对。

这样的战略就要求完全不同的组织来实现。最早战略都是CEO的英明决策,过去五六年大家发现每个公司没有三五个联创都搞不定,现在大家很快会发现即使十几个真正牛的高管团结一致也搞不定,你越来越需要整个组织变得Vision驱动、战略驱动、未来驱动。

智能组织未来会变成什么样?环境要求组织能持续涌现出好的战略决策与创新,“持续”很重要。

在这个意义上与AI时代的脉络是完全一致的,简单可复制工作重要性直线下降,高效执行对组织未来依然非常重要,但高效执行越来越多地由AI系统来完成,重要的、难的是靠高端人才来建立高效执行系统,但同时组织的重心会越来越演化成创造独特价值,在个体层面就会带来对创造力人才的极大需求。但由于AGI的出现,窄义的“专业人士”的位置几乎被消灭,所以未来的人才既需要多维度的视角,又有独特专长。

过去工业革命是从通识通用能力向专业化的窄能力的收缩,分工加强了合作,合作推动了专业化分工,但我们如果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新的通用能力构建的时代,我们需要有通用能力,但又能理解专长、调用专长的人。

组织的锐度或组织的冲击力、组织的生命力在于快速突破开放性问题的能力,这是未来组织的核心能力,因为你要持续不断地突破,不断地创造,所以富有创造力的人与机器的协同是未来主流的工作状态。

我们目前能看到的一些雏形来推断未来创造性工作的最佳组织形式是非常紧耦合的特种兵小团队,八到十几个人,大家这一轮创业已经很明显地感觉到十来个人的创业团队就够了。

相较于上一轮移动互联网创业没有三五十个人基本上撑不开一个摊子,但这一轮摊子十个人左右就差不多了,像Midjourney就是十几个人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获得非常大的成功。但紧耦合团队一定需要相应的基础能力的匹配与支持的,可以快速调动的组织内部的能力,再加上比较广泛的开放的组织外部的网络协同,这是从紧至松的三层结构。

智能商业中“网络协同”还是一个最核心的概念,组织内部也一样,从里到外我们一定要变成一个网络型组织。工业时代的管理核心是科层制,我们一定要打破科层制,走向网络化的组织形态,这样的智能组织要求全新的组织原则的指导。

100年前管理革命开始的时候我们强调的是管理,我们用100年的时间学习管理,今天很多创业者还在学管理,基础的管理当然需要,但它也只是基础。

到了德鲁克讲的知识革命的时代、软件工程师的时代,一个好的软件工程师可以抵1000个一般的工程师,整个组织原则从管理走向了激励,因为你无法通过产出来衡量应该给他什么样的奖励,于是将激励前置了,这是股权。股权制度从70年代开始伴随着整个互联网革命,但大家可以看到这十年中股权制度很多的不合理性已充分暴露,是因为越来越多的时候你不是依靠一个激励模式。

在2017年我就提到赋能越来越重要,他有动力与动机,更多的是我们在个体层面到了马斯洛的倒数第二高的层面(自我成就、自我驱动),这时需要的不是激励,这样的优秀人才到哪都能找到工作,也不缺钱,他需要的是赋能、帮忙,你给他提供一个平台,让他可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所以赋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组织非常重要的基础能力。

过去几年,我看到在战略制定和执行层面,共创变成了非常重要的机制。因为我们需要的是让组织形成一个共识,又能不断修正的体系。企业内部最核心的员工能否一起参与战略讨论,动态地随着外部环境的反馈与变化不断地调整战略,让战略涌现出来变得非常重要。

共创当然有前提,你需要合适的人、需要共享,所以每一个原则都建立在上一个原则打下了好的基础之上,这也是一个组织原则的演化,我们正在从IT互联网时代走向智能时代,也正在从激励走向赋能与共创。

总结

曾鸣教授:未来十年,智能商业大爆发

今天大家看这张图可能会百感交集。

2007到2017年真是互联网时代,Google、Facebook、阿里巴巴、腾讯都在20-30倍的增长,从百亿美金变成了大几千亿美金的公司,但你看2017到2023年这六年中,前面几家公司都是3倍左右的增长,而英伟达与特斯拉是20-30倍的增长。英伟达与特斯拉就是智能时代的先行者,他们已经开始了30倍的增长。

2033年谁会排在这个单子上?

十年大成,你要赶上一个大时代,真正跟着这个趋势发展,没有十年真成不了势。我们需要初心与坚持。

大家老问我,看十年,怎么看?一是我们今天讲的,你要努力地看,坚持地。第二,你为什么会看十年,背后是什么,你为什么愿意牺牲短期利益来追求长期利益?那是因为你有更大的追求,你有使命,你有愿景,你有价值观,你想改造这个世界,你想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一些,你有一些想带给别人的不同的东西。

如果你没有这样的发心,你的格局自然打不开,你自然不可能高瞻远瞩,也不可能得道者多助,你能够用最好的先进技术解决这个时代的问题,这才是真正的企业家精神,这才是大成的基础。

所有大成的公司都是时代的企业,这句话真没错,但时代的企业两个根本点:第一,你得真正地跟上这个时代大势的发展。第二,你得有这样的发心配得上这个时代所要求的能力和胸怀。

最后,还得祝大家好运。

(本文转载自公号曾鸣书院,点此到达原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新经济沸点立场。新经济沸点优质内容同步到虎嗅、钛媒体、36KR、21财经、亿邦动力、创业邦、和讯网、新浪看点、微博、搜狐、网易、一点资讯、百度百家、今日头条等平台。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